|
原始佛教的業報思想
作者
達和
摘要
業報思想早已發生於印度民間,但於《阿□婆吠陀》時期始有文字記載,此為佛教業報思想之端緒. 至梵書時代,則有善惡行為是引發善惡果報的認識. 到奧義書時期則採梵書時的思想原型,以輪迴思想為基礎,而成立了較合倫理道德,哲學理論的業報論。
原始佛教的業報思想,是佛陀採奧義書時期的業報說,並融合緣起法則所提倡的. 其與外道不同的特徵,就在它是站在無我論的立場,主張無一固定的靈魂受報輪迴,認為業力並不是一種依附於固定的靈魂,而是生命繼起的營造力 ; 並認為有一變化無常的心 (意識) 為業之所憑依,認為心執造業引後有故而輪迴受報. 最後提到,在十二緣起系列中 ,「行緣識」是表示了業與心的關係,但在原始經典中,對於十二緣起支的解釋尚且沒具體的說明,此則給于部派佛教留下了一大課題。
引文
達和:〈原始佛教的業報思想〉,收入《佛光學報_第六期》,第6期, 佛教文化服務處,1981年 05月,頁215-225。
全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