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30期

《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30期

出版日期
2020/11/16
出版者
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ISSN
2414-7478

時光荏苒,如白駒過隙,即將告別紛擾的2020 年,祈願人人落實三好四給,讓新冠肺炎早日盡除,人間花開四季。

 

本期「特集」選刊〈人間淨土與彌陀淨土〉,星雲大師強調佛教徒應以人間的佛陀為信仰中心,但肯定淨土法門的殊勝,並列舉20 個問題,提供淨土行者深刻省思。

 

「主題」有4 篇論文。中央研究院廖肇亨研究員指出,禪宗是東亞文化交流最重要的媒介之一,其透過禪林文學,探尋中日叢林往來的軌跡。湘潭大學任傳印教授與向維維師生合作,探討《釋迦牟尼佛傳》中的佛陀形象,彰顯星雲大師致力於佛教現代化、人間化的深心。

 

實踐大學李聖俊講師考察星雲大師所謂之「人間淨土」,實為「娑婆世界」,期許大眾消弭國界、地域、種族界限,以「地球」作為施行菩薩道的起源場域。逢甲大學翟本瑞教授闡述人間佛教透過現世關懷,以慈悲心、服務心來參與社會、提升社會,中英文同步刊登。

 

「本懷輯要」,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李海波教授指出,人間佛教所傳遞的歡喜、希望與信心,讓人得以實現自我及他人生命的超越。

 

「青年文海」本期有2 篇文章。中國佛學院棲霞山分院近閑法師,重新審視趙樸初居士提出「佛教是文化」的意義與相關影響;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生知泉法師〈青年星雲早期僧伽教育思想初探(1951-1953)〉一文,以「辦學六成就」,探討青年星雲的僧伽教育思想與理念。

 

「專欄連載」部分,佛光大學闞正宗教授〈台灣佛教新史〉第十二章,續講日據時期日本佛教各宗派在台布教發展。日本東京大學蓑輪顯量教授《佛教瞑想論》最後一講,詳述現代亞洲各國的瞑想,終章並為佛教的修行道作一總結。

 

藝文版,首篇人間佛教專題收錄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楊威女士的文章,她從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開始回溯外公與星雲大師七十年來一連串不可思議的殊勝因緣。名家精粹專欄收錄文化評論人林谷芳老師所撰述的〈不滅的尊者〉,文中從一場音樂會談起,進而提及日本東大寺的賓頭廬尊者,闡述尊者慈憫眾生,示現無邊、自來不滅,永護正法。

 

佛教藝術則收錄大陸書畫家暨鑑賞家蕭平居士在揚州講壇分享的「揚州八怪」的人生與藝術。新書文選的部分,這期選錄佛光文化近期出版的《淨地菩提子》,摘錄慧延法師與佛光山動物之間溫馨感人的故事。

 

再者,感謝曾任屏東縣集郵協會理事長,亦為中華集郵團體聯合會常務理事丁天降居士,提供南丁格爾與德蕾莎修女兩位聖者的感人事蹟,來函時提供在世界各地發行的郵票,因礙於篇幅,故未刊載,甚感遺憾!

 

本期新增「藝文讀書會」專欄,歡迎各界愛書人士書寫讀後感,與更多讀者們分享。其他文章,有鍾玲女士的小說,楊錦郁、辛金順、余秋雨、李偉文、鍾文音、碧果等名作家精采散文及新詩,特別感謝西安交通大學黎荔教授,多次慨然提供文稿,供養十方讀者。

 

值此出刊日,冀盼諸位讀者在閱讀之餘,能不吝給予批評指教。敬祝各方有緣人福慧增長、諸事圓滿!

 

論文
人間淨土與彌陀淨土
星雲大師
佛光山開山祖師
論文
近世東亞文化交流中的禪宗
廖肇亨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員
論文
論星雲大師《釋迦牟尼佛傳》中的佛陀形象
任傳印、向維維
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副教授、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2017 級本科生
論文
星雲大師「人間淨土」之語境意涵與弘化界域
李聖俊
實踐大學高雄校區博雅學部兼任講師
論文
人間佛教的現世關懷
翟本瑞
逢甲大學合作經濟系教授
論文
歡喜、希望和信心——讀《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的一點清思
李海波
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教授
論文
趙樸初佛教文化論思想研究
近閑法師
中國佛學院棲霞山分院講師
論文
青年星雲早期僧伽教育思想初探(1951-1953)
知泉法師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生
論文
〈台灣佛教新史〉之十二——日本佛教各宗派在台布教發展(二)
闞正宗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副教授
論文
《佛教瞑想論》第六講
蓑輪顯量
日本東京大學印度哲學佛教學系教授
高雄市大樹區興田里興田路 153 號
886-7-6561921 #2501-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