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22期

《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22期

出版日期
2019/07/01
出版者
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ISSN
2414-7478

「生機紅綠清澄裡,不待風來香滿池」,盛夏溽暑,七月的夏荷以其獨特、清淨的風姿,受到大家的歡迎喜愛:而文字般若如同夏荷,也在煩惱困頓中,指引我們人生方向,給人清涼自在。

 

論文版「特集」〈我不是呷教的和尚(之三)〉,為星雲大師此文的終章,大師再三所述,唯願佛弟子不要靠佛教吃飯,要有「佛教靠我」的承擔,要廣結人緣,做發心的菩薩。

 

「主題」前二篇,都與中國佛教的「轉與變」有關。首先,復旦大學葛兆光教授〈晚清民初巨變―現代中國佛學復興的歷史背景〉一文,梳理百多年前中國佛教復興的歷史背景及其結果,並提出重點問題,可作後續研究。其次,人民大學張風雷教授從思想史角度,研究魏晉南北朝時佛教的重大理論論爭,及影響後來中國佛學思潮的發展流變問題。

 

另外,前西來大學教授恩慧法師〈人間佛教在心理治療與心理輔導上的應用〉,詳說心理疾病療法由歐洲傳入美國的轉變過程、進展與改善,以及人間佛教教義如何應用在心理學諮商。中英文同步刊登。

 

星雲大師《佛法真義》回響,本期有三篇論述。南京大學教授洪修平、孫亦平伉儷,以三個詮釋論述大師契合人心的現代性思考;四川大學段玉明教授指出,《佛法真義》與《星雲大師全集》同在為人間佛教定位,唯簡、繁有別而已;廣州中山大學龔雋教授稱此書是一部綜合性佛教百科全書,蘊含「革新佛教」的意圖,貫徹了「人間佛教」的旨趣。

 

「青年文海」部分,法鼓文理學院聖因法師運用電影劇情、鏡頭語言並結合佛教文獻,分析佛教電影的語言觀及其意義。「專題連載」,佛光大學闞正宗教授〈台灣佛教新史〉第四章,介紹明鄭時期的逃禪「遺民僧」與禪派;日本立教大學名譽教授橫山紘一《生活唯識》第四講,以唯識思想「來自深層的健康」論,說明身與心的關係。

 

藝文版接續上期「我不是呷教的和尚」專題,再收錄9 篇文章與讀者分享。首篇是北京社會科學院王志遠教授,他與大師結識25年,親自見證且感受到大師於平凡中卻又不平凡偉大的宗教情操。從事心理諮詢與教學研究超過30 餘載的鄭石岩教授,童年就跟隨母親到雷音寺禮佛,感受大師無時無刻綻放「四給」的人間性格。還有作家吳鈞堯從宵禁的鄉村,拼湊起母親與大師相近的人格特質。另外收錄符芝瑛、趙怡、鄭羽書、林天來等多篇精采佳作。

 

「星雲大師一筆字」專題,這期收錄孫震、黃宗義、劉維琪、傅勝利及劉吉豐等五位教授的文章,他們各自從不同的角度,剖析大師一筆字帶給他們的啟發。

 

6 月11 日《星雲大師全集》簡體中文版於南京圖書館隆重發布,與會貴賓雲集,誠如國家宗教事務局長王作安所言,全集四千餘萬字,是大師出家八十餘年,弘法六十餘載,致力弘揚人間佛教的精髓,並且收錄葉小文先生全文致詞,以及選編十幾則各界回響。

 

名家精粹的部分,收錄作家平路女士的文章;人生修行路選錄終南山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長心一居士,追憶常明老和尚「平常是道」的修持感悟。新詩部分,收錄已在詩壇40 年林彧老師最近寫的〈窗盼四首〉,另有亞彬居士〈九華山映象〉等。其餘囿於版面,就不一一列舉。

 

七月荷花開,我們冀盼借由作者們的生花妙筆,可以帶給讀者一顆清淨和悅的心,為人生旅途注入另一道光華。

 

專題
血液中的「佛教」與「眾生」
鄭羽書
作家、國際佛光會檀講師
專題
不靠佛教,而要佛教靠我
趙怡
永慶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專題
見證奇蹟 感受奇蹟
王志遠
北京社會科學院教授
專題
在書裡的大和尚
林天來
天下文化社長
專題
傳心的匙鑰
鄭石岩
作家、心理學家與教育家
專題
心底的月娘
吳鈞堯
作家
專題
從高等教育與管理看一筆字
傅勝利
義守大學榮譽校長暨特聘講座教授
專題
一筆字的經營智慧
劉維琪
中華大學校長
論文
我不是「呷教」的和尚(之三)
星雲大師
佛光山開山祖師
論文
晚清民初巨變——現代中國佛學復興的歷史背景
葛兆光
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教授
高雄市大樹區興田里興田路 153 號
886-7-6561921 #2501-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