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馬來穆斯林的佛教建築文化
分類
論文
期別
《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37期
作者
鄭文泉
單位職稱
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文系教授
編者
妙凡、蔡孟樺主編
摘要
本文旨在以清真寺為例,一析傳統佛教工巧明在今日東南亞馬來穆斯林社區的延續與發展。按傳統馬來社會對佛教的彌奴山(須彌山)世界觀進行了「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的詮釋與結合,從而呈現三層式彌奴山型屋頂的佛寺與後來伊斯蘭教化的清真寺建築造型,形成了東南亞特點的佛教建築文化。至少從十三世紀開始,上述三層式彌奴山型建築先後形成了學界所辨識的傳統本土型、中國糅合型和後現代主義型三種子類,既為今日清真寺建築所延續,也為現代馬來穆斯林所自覺與傳承著。佛教建築文化之得以在現代馬來穆斯林社會繼續存在與發展,不能不歸功於後者對佛教建築所做出的伊斯蘭教化的相容詮釋與調整,從而使歷史文明的連續性成為可能。
引文
鄭文泉:〈當代馬來穆斯林的佛教建築文化〉,收入妙凡、蔡孟樺主編:《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37期,高雄: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2022年 01月,頁68-87。
全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