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理解人間佛教本質與內涵的「四大視域」
分類
論文
期別
《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56期
作者
唐忠毛
單位職稱
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
編者
妙凡、蔡孟樺主編
摘要
從「歷史視域」、「現代性視域」、「中道視域」與「中國化視域」這四大視域出發,可以較為全面系統地理解人間佛教的本質與內涵,並有助於釐清人間佛教不被人理解的一些問題。從整體佛教史的歷史視域來看,佛教的「人間性」一直存在於佛教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是佛陀本懷的應有之義,因此可以說「廣義的人間佛教」貫穿了整個佛教發展史。從現代性的視域出發,我們看到佛教界特指的、由近代太虛大師提出的「人間佛教」身處「傳統」與「現代」轉換的特殊歷史時代,這一現代性背景賦予了近現代人間佛教的具體社會性內涵。從中道的立場出發,可以熄滅眾多關於人間佛教的爭議性話題。人間佛教雖立足於人間,卻願景於超越,因此人間與非人間、生與死、苦與樂、消極與積極、虛無與增上,乃至人間佛教與其他類型佛教,皆可圓融於中道之中。從中國化的視域出發,我們可以看到「人間性」既是佛陀的本懷,也根植於中華本土文化的基因與血脈之中,人間佛教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佛教的主流思潮與實踐形態,其本身就烙印了佛教中國化發展的軌跡。
引文
唐忠毛:〈理解人間佛教本質與內涵的「四大視域」〉,收入妙凡、蔡孟樺主編:《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56期,高雄: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2025年 03月,頁42-57。
全文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