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塔與經典對論 蘭卡斯特探討金剛經含義與結構
2017/03/05
人間社記者 李生鳳 大樹報導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英文佛學講座,3月4日晚間邀請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亞語言學系終身榮譽教授路易斯‧蘭卡斯特(Prof. Lewis Lancaster),以「金剛經的含義與結構」為題,探討在《金剛經》中,佛塔和經典的對論,演講以全英文演說,在場聆聽包括佛光山大眾和叢林學院學生。
蘭卡斯特從結構層面談《金剛經》,如當機眾須菩提:「究竟誰是『須菩提』?」還有何謂「善男子善女人」?曾有日本學者提出「在佛塔禮拜者為善男子善女人」的觀點,彰顯佛塔在信仰上的意義。
所以佛教是以佛塔禮拜,還是以經典為主?以《金剛經》裡的「隨說是經」到「皆應供養,如佛塔廟」從而探究《金剛經》是以禮拜供養為主,或是以經典傳達要義為要?
蘭卡斯特引述《金剛經》所說,一個人擁有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全數布施的功德為何?但一個人能夠受持、讀誦,為他人說四句偈,其功德和供養佛塔等同。蘭卡斯特指出,印度佛教早期並沒有留下文字記錄,但《金剛經》改變了此形式,讓文字書寫成了有力量且帶有神聖性。
而最後回歸到《金剛經》的空性,很多行為都是「空」的,佛像也是「空的」,如終究「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