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是現、當代佛教的主流,這一點於教界、學界應幾無異議。基於此,有幾個問題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第一,近現代以來,人間佛教為什麼會崛起?第二,人間佛教是否符合佛教的基本精神?第三,人間佛教與中國歷史上的佛教思想,特別是慧能南宗的思想有什麼關係?第四,其發展前景如何?
最新論文發表
隨著「人間佛教」運動在兩岸深入發展,學術界的相關研究也日益呈現興旺的局面,可以說成為一門顯學了。其中,有一種很普遍的觀點,就是把禪宗看作人間佛教的一個重要思想來源,或者認為禪宗的思想和實踐中,蘊含著豐富的人間佛教理念,在現代應該加以大力弘揚。這裡,我想通過回顧太虛法師對於禪宗的看法,談一些自己的意見。
太虛大師作為人間佛教的首倡者,立足於中國佛教傳統,對自唐宋以來作為中國佛教主流的禪宗,極其重視,認為中國佛教的特質在禪,尤其是在禪宗之禪,此禪最握得釋尊佛法之心髓,最能體現人間佛教的精神,中國佛教振興的關鍵在於禪宗的振興。他慨歎禪宗的衰落,批判了明清以來禪宗脫離經教、隱遁山林、宗法制度、隨俗應赴等積弊,指出禪宗的復興應穩建於教、戒基礎之上,用唯識教理對參禪開悟的原理和心性的印定作了明晰的解釋,呼籲重振唐代活潑宗風,在「今菩薩行」中參修,以圓滿人格,即人而佛。
本文擬以道元禪師為對象,試圖從道元的思想立場探討禪宗的人間佛教思想。之所以選擇道元,這是因為:第一,道元思想本身具有豐富的「人間佛教」思想資源。道元強調人的自我覺悟,認為禪具有「普遍性」、「生活性」和「對話性」,這對我們思考「人間佛教」的意義,不無參考價值。第二,道元撰寫的主要著作《正法眼藏》,是日本佛教史上第一部用日文撰寫的思想專著。道元在該著中對禪宗的一些重要思想概念作了不少創造性的闡釋,反映了道元是如何吸收中國禪思想並進行日本化的情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探討「禪宗與人間佛教」思想時,我們不應該將目光只限定在中國禪宗,還應該同時將目光投向中國以外的地區。
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進步、區域網路(Internet)的盛行、和電腦使用者的普及化,佛教的弘法方式如何從傳統走向現代化,這是一個值得去注意的問題。本文討論佛光山如何應用現代科技的優點,來製作佛光電子大藏經和佛光大辭典電子版,並說明其使用上的優點和如何去應用,並比較目前已發行電子佛典版本間的差異處,和電子化未來發展的方向。
星雲大師說:「人類社會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人間佛教』將會把佛陀所究竟圓滿覺知之宇宙萬有真相,以佛教現代化、人開化、制度化而普照人間。」如何運用現代的科技,讓佛光大藏經能現代化、普及化,成為每個人必備必讀的經藏,這是「佛光山電子大藏經』的最大使命。自2002年出版《阿含藏》電子版後至今,歷經三年多的努力,終於完成五十一冊的《佛光大藏經‧禪藏》的電子版,相信它的出版,是研究、喜歡禪學者的最大福音。今從其內容特色、編輯要點、應用方式,來說明此光碟內禪宗文獻之應用。
本文主要討論發生在中國禪宗歷史上的「文字禪」運動有關語言問題的看法。
本文試以《維摩經》所揭示的智慧,對佛教教育的目的、方法及效果再作探討。以期化解一切從心靈到制度、文化的封閉隔閔,走出當前佛教教育存在的困境與誤區。筆者按照佛教教育圈的理論框架,以創建中國大陸的佛教大學為中短期目標,提出四項可供操作的建言。全文分五個方面論述:一、反省當前佛教教育的困境;二、《維摩經》所揭示的禪式教育法;三、佛教教育的宗旨、對象與分層;四、對三類教育模式之再檢討;五、佛教教育在中國大陸的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