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論文發表
本文擬提出一個研究中國「近」信仰體系儀式音樂理論架構的初步設想,以作拋磚引玉,與參會學者們交換意見。
本文將透過音樂歷史回顧及實際田野訪談的方式來檢視目前大陸華人教團本身如何因應現代社會之變遷,在教會禮儀音樂方面,進行“本地化"的工作,並進而針對其缺失提出建言。
本文第一部份首先把改革過的禮儀作一個描述,然後追溯它歷史上演變,因為禮儀是聖樂的根源和生長環境。第二部份則從儀式演變的各階段中,描述聖樂相應的改變。進而從兩者互動的軌跡中,取到界定禮儀音樂的依據。
佛光山所舉辦的「梁皇法會」經數十年來的演變,已有其既定的儀軌與唱腔,現就「儀軌與梵嗔」的部份略述之。
從現有相關的文獻一佛教音樂的學術論文中,較偏重音樂的形式與歷史發展。因此,本文將以梵唄音樂與教義的關係作為專題的研究報告。
本文主要目的在於:
一、了解宇宙人生與佛教教義的意義是什麼?
二、了解梵唄音樂與佛的教義究竟有何關係?
三、未來該何去何從?
本文將從歐洲各語系的韻文詩篇發展逐一探究:
(一)捷克文聖詩與「波西米亞兄弟會」(1501)
(二)德文韻文詩篇(1537)
(三)法文韻文詩篇(1562)
(四)英格蘭韻文詩篇(1562)
(五)蘇格蘭韻文詩篇(1564)
(六)荷蘭文韻文詩篇(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