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名稱 | 45.從「柏林佛光山德文組」看德國弘法成效及佛教本土化 |
出處 | 歷年論文集 |
期別 / 書名 | 2014年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
作者 | 釋妙益 |
單位職稱 | 柏林佛光山監寺 |
語言別 | 中文 |
論文年代 | 2014 |
出版日期 | 2014年12月 |
關鍵字 | 本土化、文化適應、人間佛教、柏林佛光山 |
摘要 | 德國人性好沉思,是西方國家中最早體會佛教真諦,並禮讚佛教教義的國家。許多哲學家,如康德(Immanuel Kant)、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及音樂家華格納(Wilhelm Richard Wagner)等,都是佛教的崇信者。佛教思想藉由這些哲學家、藝術家的啟蒙,於十九世紀得以在德國扎根。 1992年,滿徹法師奉派在柏林,成立佛光山道場,是漢傳佛教弘傳之濫觴。二十餘年來,柏林佛光山秉持佛光山文化、教育、慈善及修持四大宗旨弘揚佛法,成果彰顯。其中,值得探討的是,「柏林佛光山德文組」在1998年成立,並由德籍學員自發性地籌組、策畫、安排與執行。筆者即以此團體作為本研究的核心主軸,探究其在佛教本土化之進程中的文化適應、歷史地位及其意義或貢獻。 |
點閱 | 1698 |
下載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