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名稱 | 08.從框架論法鼓山共識 |
出處 | 歷年論文集 |
期別 / 書名 | 2009年佛學研究論文集——人間佛教及參與佛教的模式與展望 |
作者 | 吳有能 |
單位職稱 | 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副教授 |
語言別 | 中文 |
論文年代 | 2009 |
出版日期 | 2009年12月 |
關鍵字 | 人間佛教、社會運動、框架、動員模式、入世佛教、法鼓山、心五四、心六倫 |
摘要 | 有關臺灣當代佛教教團的研究成績甚為豐碩,但卻鮮有注意其參與現世社會的動員方式。本文以框架理論為理論參照,並選取法鼓山為研究個案,試圖分析法鼓山共識的內容,指陳其特色與意義。但全文論述將以法鼓山為主,但不以之為限。最後,藉這一分析,本文將對人間佛教與社會運動的類似性與分別性,提出初步反省;並初步提出台灣人間佛教的社會參與可分為四大模式:啟蒙型(法鼓)、慈濟型(慈濟)、兼善型(佛光山)與抗爭型(昭慧法師),以及主張人間佛教基本上以和諧為取向,與抗爭型態的入世佛教並不相同。 |
點閱 | 946 |
下載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