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名稱 | 04.暴力的源流:瞋恚心——重新詮釋《阿育王傳》所述之正義法王的暴行 |
出處 | 歷年論文集 |
期別 / 書名 | 2008年佛學研究論文集——佛教與當代人文關懷 |
作者 | 岡本健資 |
譯者 | 妙齊法師 / 賴寧欣師姑、滿和法師(修正) |
單位職稱 | 龍谷大學文學部非常勤講師 |
語言別 | 中文 |
論文年代 | 2008 |
出版日期 | 2008年8月 |
關鍵字 | 阿育王傳、瞋恚、暴行、惡業、正義法王。 |
摘要 | 西元二或三世紀編撰的「阿育王譬喻」之26-29章裡描述了阿育王的種種行為。因為同樣的內容也記載於西元306年以中文編寫的《大正新脩大藏經》No.2042《阿育王傳》,所以這四章合起來也稱為Acokavadana《阿育王傳》(簡稱AA)。如同其他佛教傳說,《阿育王傳》也記載了阿育王的正義行為,例如:他建造了八萬四千座舍利塔和對僧團極大的佈施供養…等,也就是在《阿育王傳》裡阿育王被形容為正義法王。儘管如此,《阿育王傳》也陳述了他信仰佛教後的殘暴行為。約翰‧斯壯教授 (Professor John S. Strong) 針對阿育王成為佛教徒後所作出的暴行指出:「我認為這等行為反映了佛教徒對王權的恐懼,認為這或許是君王無法避免的一種行為。」斯壯教授認為《阿育王傳》所述說的阿育王暴力行為,是佛教徒否定或畏懼在位者的一種反映。如果以宗教文學的角度讀《阿育王傳》,則可透過對阿育王種種暴行的描述,示現佛教的教法。因此,本文將以另一種角度探討《阿育王傳》裡阿育王的暴行,並對其行為的描述提出一個新的看法。 |
點閱 | 589 |
下載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