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名稱 | 20.「隨自意三昧」及其當代意義 |
出處 | 歷年論文集 |
期別 / 書名 | 2007年佛學研究論文集——禪與人間佛教 |
作者 | 程 群 |
單位職稱 | 上海復旦大學哲學學院佛學研究中心講師 |
語言別 | 中文 |
論文年代 | 2007 |
出版日期 | 2007年5月 |
關鍵字 | 《隨自意三昧》、慧思禪師、觀心、中觀修、人間佛教 |
摘要 | 釋慧思(西元515-577年),南北朝著名禪師。據《智者大師別傳》,慧思「名高嵩嶺,行深伊洛。十年常誦,七載方等,九旬常坐,一時圓證」,被尊為天臺宗二祖,禪宗也視他為悟道的祖師,《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七、《五燈會元》卷二、《指月錄》卷二等禪宗典藉都有慧思傳及悟道偈語,並多以「禪師」相稱。署名慧思的作品不多,重要者有:《諸法無諍三昧法門》二卷、《隨自意三昧》一卷、《法華經安樂行義》一卷、《立誓願文》一卷、《大乘止觀法門》二卷等。 「隨自意三昧」又名「覺意三昧」,指意起即覺,念起即觀,以動用中觀修為特色的大乘禪法。本文依據慧思所著《隨自意三昧》一卷,解析「隨自意三昧」觀修法要並探討其當代意義。 |
點閱 | 1096 |
下載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