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名稱 | 20.從康德哲學看唯識學的現代意義 |
出處 | 歷年論文集 |
期別 / 書名 | 1991年佛光山佛教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 |
作者 | 孫富支 |
單位職稱 | 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班 |
語言別 | 中文 |
論文年代 | 1991 |
出版日期 | 1992年1月 |
關鍵字 | 康德哲學、唯識學、遍計執中、轉識成智、知識論 |
摘要 | 康德哲學體大思精,是西洋近代哲學的偉大成就之一,而佛教的唯識學系統整然,思辨周密,二者有許多可會通處。康德對知識的形成、性質和範圍,有詳細的剖析,他認為人類的知識只能及於現象,不能及於物自身;而佛教發展到陳那、法稱諸人時,也有很完備的知識論出現,但佛教始終沒有開出西洋所謂的知識傳統,主要是因為佛教冒在追求生命解脫,不在成就世間學問。事實上,在提倡佛教現代化的今天,大家都知道追求生命解脫不礙成就世問學間,成就世間學問不礙追求生命解脫。本篇論文即希望藉著西洋發展到康德的知識論成就,來重整佛教的知識論,使其具有現代意義,同時以佛教「轉識成智」的觀念,修正西方基督教傳統下的形上學,使其歸於時代正途。 |
點閱 | 945 |
下載 | 11 |